南京“新春第一会”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扬子晚报讯(记者 薛玲)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鼓足干劲,以一流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效,要着力提升5个“度”:以需求性牵引提升“企业感受度”、以集成性服务提升“整体便利度”、以系统性赋能提升“要素丰裕度”、以服务性监管提升“市场容新度”、以制度性供给提升“生态共享度”。

  去年,南京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第15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亲清政风”为企集成服务入选国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同时,南京面临“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严峻形势,经济总量仅比排名第11的宁波多353亿元。南京提出,要以作风为保障,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

  当天现场还通报了2025年南京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从5个方面规划了南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释放的具体举措。

  优化办事流程: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一件事”设计,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加强要素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务,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升数据产品交易和数据资产登记服务水平,推动数据赋能企业发展,通过银企通平台等实现惠企政策全流程一站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加快科创金融改革创新,建设移动银行,通过新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发挥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快速便捷投放,发挥市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与国家级产业基金等合作,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

  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围绕4266产业体系,深化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系列活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权益场景创新搭建,全年新发布新产品1000件以上。

  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加快推行联合检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全年服务企业不少于500家。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放大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效应,在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深化“跨境电商+产业代表”行动,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实施7×24小时无障碍预约通关,推广中转集拼自提模式,对生物医药等实施通关查验优化措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