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快讯】8月7日,国家三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预计在2024至2027年间将大力开展9项电力领域专项行动。这一举措旨在加快推动电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质性建设,对推动电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行动方案,预计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主要负责人表示,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时间跨度长、涵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需统筹推进实施。
《行动方案》要求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二十字方针,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明确2024―2027年重点任务,服务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实际需要,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针对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和功能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稳定问题,《行动方案》提出着力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提升新型主体涉网性能、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持续提升电能质量,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安全稳定保障。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与源、荷、储的协调发展。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对煤电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行动方案》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开展新一代煤电试验示范;推动新一代煤电标准建设,重点完善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标准体系。
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需求及储能资源的有效利用,《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在用好常规调节措施的基础上,《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能力,通过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加快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此外,随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风光综合基地的有序建设,新能源外送消纳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行动方案》提出提高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依托先进的发电、调节、控制技术,实现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并且,利用源荷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电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完善相关规则,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