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林浩
随着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的深入发展,机构投资者对于未来市场的布局展现出日益积极的态势。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不定期公告揭示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最新调仓动向。从行业角度看,消费板块成为了众多机构的“心头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逐渐展现复苏势头,公募基金在消费板块的持仓量稳步提升。展望未来,结合全球化策略或高股息回报的消费类股票更有可能获得机构的青睐和认可。
近段时期,机构的目光开始向消费板块聚焦。5月9日,伊利股份因回购股份事项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公告显示,截至4月29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共持有伊利股份5700万股,较3月末持股增加200万股。张坤对伊利股份较为“长情”,自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买入,今年以来更是加大了增持力度。
餐饮供应链企业千味央厨同样受到机构青睐。公司公告,截至4月26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公募基金占据9席。其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与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为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有102.14万股和70万股。此外,郑玲管理的国联优势产业混合也有小幅增持。
纸质印刷包装龙头裕同科技近期获得任相栋的加仓。公告显示,截至4月24日,与3月末相比,由任相栋掌管的兴全合泰混合加仓了裕同科技34.59万股。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包装下游企业经营和国内经济密切相关,伴随国内外消费复苏叠加政策逐步发力,有利于包装企业盈利能力的释放。
国内消费市场今年以来持续回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万亿元,同比增长4.7%。“五一”假期,消费市场更加繁荣活跃。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节日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8%。其中,线上消费增长较快,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机构对消费板块的整体持仓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基金在消费板块的仓位水平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逐步升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消费仓位水平达到23.8%,环比上涨1.3个百分点,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经理对消费板块的未来预期以及基本面表现的分歧大幅降低,对于消费需求恢复的节奏拥有较高的共识。
中信保诚至诚混合基金经理管嘉琪比较关注叠加高股息的消费方向,他认为,当前市场中很多白马消费股的股息率普遍在3%至4%,同时分红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从当下时点来看,部分优质的白马消费股已经有较高的性价比,且可能在未来1至2个月内进行除息,而在当前市场风格下,消费板块中的优质公司分红除息后的填权或是大概率事件。
国泰君安资管权益投资部的基金经理范杨对消费板块的全球化机会持乐观态度。他指出,全球化的过程正在不断加速,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持续增加,中国的优势企业正积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并输出中国先进的管理能力。范杨认为,那些率先在海外设立工厂,并成功在海外孵化出自主品牌的公司,在今年有望展现出卓越的业绩。
同时,范杨也高度关注高股息方向的投资机会。他认为,低波红利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然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消费板块经过前期的调整下跌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高股息的投资标的。结合企业的基本面分析,范杨预计部分高股息品种有望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和青睐。